陽春三月,微風送暖,春意漸濃,大新鎮府臺村黑木耳種植基地歡歌笑語不斷,制棒、育菌、下地、噴水、采摘、晾曬。大伙干得熱火朝天,基地里呈現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。
為發展黑木耳種植產業,去年一年,大新鎮府臺村第一書記李衛兵帶領村兩委干部多次到山東濟寧、浙江龍泉等地學習交流,基本掌握黑木耳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,并趁熱打鐵爭取幫扶單位幫扶資金76萬元,合作社融資60萬元,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50萬元,扶貧項目資金188萬元,不到半年時間,新建2000平方米鋼架場房、4條生產線,規模達40萬棒的現代化種植基地。
“包裝的活兒挺輕巧,在家門口一天就能賺到80多塊”,正在給黑木耳包裝的李友榮大姐臉上樂開了花。受李大姐情緒感染,周圍的大爺大娘也紛紛夸獎起手里的“小木耳”。
原來,府臺村發展黑木耳產業采取的“黨支部+合作社”模式,黑木耳的制棒、采摘、晾曬等工作需要很多勞動力,這就直接或間接創造很多就業機會,讓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?!叭ツ攴N植的黑木耳,就帶動村里散閑勞動力就業近150余人,12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,年人均收入近10000元”,同時“村集體經濟由2017年不到2萬元到2020年突破100萬元?!备_村黨支部書記王紅星說道。
如今的府臺村,在第一書記李友兵帶領下,村子富起來了,村民腰包鼓起來了,產業越來越紅火,百姓的笑臉也越來越多!小小的黑木耳,正承載著府臺村集體增收、村民致富的美好夢想,描繪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。(大新鎮財政所 張賢明)